- · 《美术教育研究》数据库[05/28]
- · 《美术教育研究》收稿方[05/28]
- · 《美术教育研究》投稿方[05/28]
- · 《美术教育研究》征稿要[05/28]
- · 《美术教育研究》刊物宗[05/28]
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前言 版画专业主要课程设置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门类,包括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室内外设计、质材艺术、技法理论、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综合版、版画创作等
前言
版画专业主要课程设置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门类,包括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室内外设计、质材艺术、技法理论、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综合版、版画创作等,其培养目标是能在文化、出版等部门以及学校、科研企事业单位从事版画创作、教学、研究及美术工作的专门人才[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版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对版画人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版画专业人才除了具备精湛的技法以外还需要具有其他艺术门类的整合能力,可以快速融入到现代工作当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这对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从目前来看,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还存着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培养、传统技法教学、创作形式等方面都有一些薄弱,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因此研究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美术教育中版画艺术特点及其分类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2]。
版画发展源远流长,版画具有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纯美术的功用、有艺术表现过程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印痕艺术的审美特征。根据版画艺术的特点可以将版画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等;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按照制作技法分:凸版版画可分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而凹版版画可分为: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中版画专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从最早期的“对外学习”注重学习国外版画设计理念与内容,学习版画的技法到现代不断深入研究版画理论注重传统版画与现代版画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版画专业的质量和发展,近20年来,展览、出版、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中国铜版画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的好评,并被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收藏。总之,美术教育中版画专业发展在艺术类院校和专业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包括版画技法、版画教学、版画理论等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体现了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价值。
二、版画艺术教育教学现状
美术教育中版画一直是近些年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当前大部分艺术专业院校已经开设了版画艺术教育,包括单色、彩色印刷等课程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开发[4],进一步提升了版画教学的效果,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作形式多样性与传统技法
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多是以传统技法教学为主,在教学方面容易陷入误区,部分学生的传统技法较为熟练但在创作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好[5]。在现代教育体系下,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从题材和内容方面与以往的版画内容产生了变化,现代版画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入版画创作当中,传统版画教学主要是以技法教学为主,学生的创作思想停留在如何将现代版画与传统版画的元素进行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版画教学内容的限制性比较强,在创作方面缺乏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容易陷入技法的陷阱,具体来说就是在创作过程中只注重技法不考虑整体的效果,一叶障目是当前版画教学创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经过多年的课程开发已经实现了系统化,这种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版画教学,学会在版画中融入技法在创作中只要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就可以完成版画的设计和创造。这种设计与创作的模式从整体来看大同小异,缺乏学生自主思想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在艺术创作形式方面较为单一。因此,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应做好技法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加强版画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版画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在学习技法同时了解教学的理论和思路,通过理论与技法的结合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实现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msjyyj.cn/qikandaodu/2021/0112/702.html
上一篇:安顺屯堡艺术文化符号在高校美术创作课程中的
下一篇:刍议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